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市占率难以提升?

Release time:2018-03-26
author:
source:与非网
reading:1824

在2017年底,各大面板厂在OLED的布局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然而由于其生产线建置成本高,再加上LCD再技术提升上的努力,目前看来短时间内LCD将持续占领市场主流位置。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凭借着高对比度、高显色的显示特性,声势逐渐升高,并且随着苹果(Apple) iPhone X使用OLED面板后,无论是在大尺寸或小尺寸市场, OLED面板的声量都被推向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但在iPhone X上市不及半年,便因为销售不如预期而传出停产传言,再加上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阵营积极开发各技术以提升色彩对比并且成绩有成。 OLED面板的特殊优势已然褪色。 目前看来,无论是大尺寸或是小尺寸市场,短时间内LCD将会持续称霸大老地位。

2018年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

在苹果(Apple)iPhone X使用OLED面板之后,众厂商都快马加鞭投资小尺寸OLED面板。 然而iPhone X销售状况并不如预期热烈,更传出即将在2018年停产的传言。 若在中国厂商持续放量与LG加入战局的情况下,在2018年的小尺寸OLED面板可能出现供给过剩(图1)。

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市占率难以提升?

图1 iPhone X销售状况并不如预期热烈,更传出即将在2018年停产的传言。 图片来源:Apple

工研院产经中心经理林泽民(图2)指出,目前,iPhone X依然是小尺寸OLED屏幕的最大用户,然而iPhone X的销售量远低于业界预期,由2017年第四季开始,便能看见相关供货商不断在下修产值预估。 目前可以看到厂商们至少都将预估产值调低超过25%。

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市占率难以提升?

图2 工研院产经中心经理林泽民指出,由2017年第四季开始,便能看见相关供货商不断在下修iPhone X的产值预估。

在2017年,三星(Samsung)几乎已完全垄断了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供给,产能占比高达92%。 然而最大用户iPhone X并未如预期热卖,由相关供货商透露的产值可以看出产量正大幅下修,甚至传出最快将在2018年第二季停产。 因此在2018年,三星小尺寸OLED面板恐怕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困境。

随着中国京东方与乐金(LG)投入小尺寸OLED市场,即便无法立即抢到一定的市占规模,然而对于三星的价格牵制想必依然会非常够力。 小尺寸OLED的市场占比与价格,将可能与2017年的预估完全不同。

广色域LCD表现佳 OLED市占难提升

目前以北美市场而言,大尺寸OLED电视显示器成本依然需要LCD的2~3倍。 然而,由于LCD阵营积极在背光技术上改良,因此LCD的显示质量也有所提升。 依照目前国际大厂在各大展会的展示看来,其实广色域技术加持过的LCD电视表现并不比OLED差。 依此局面看来,面板厂扩建大尺寸OLED的生产线似乎就没有预想的那样必要。

尽管大尺寸OLED电视显示器能够做到更薄、对比更高的表现,然而消费者对于家用显示器的轻薄要求并没有像是对于行动装置那样严苛。 林泽民指出,三星近期在大尺寸显示器的布局,也依然是专心在LCD面板上积极投入各种技术提高对比度与色彩表现,其产品的表现与销售也并不比LG推出的OLED电视显示器差。 因此,由消费者反应与厂商策略看来,短期之内可能还无法看见大尺寸OLED电视显示器在家用领域达到普及。

林泽民估计,即使到了2020年,OLED大尺寸电视显示器的市场占比恐怕也不会超过5%。 电视显示器市场近年将依然以LCD为大宗。

直下式LED背光成LCD主流

市场调查机构IHS指出,直下式LED背光电视的出货比例在2016年第二季达到69%之后,依然持续攀升;并且在2017年同期达到77%,再创新高。 直下式LED背光技术由2014年开始导入各种电视机种之后,侧光式LED背光的市占比重正逐年下降。 直下式LED背光技术目前已成为市场主流(图3)。 

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市占率难以提升?

图3 直下式LED背光技术目前已成为市场主流。 数据源:IHS Markit(1/2018)

直下式LED背光与侧光式LED背光的差异在于LED晶粒的布建方式,直下式背光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并且不需要导光板,另外还具有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优势。 然而,直下式LED背光架构的厚度会比侧光式要来得厚,因此侧光式LED背光架构依然具有轻薄的优势。

MicroLED进驻LCD背光应用

另一方面,MicroLED显示技术近期也备受关注,然而其技术成熟度目前尚未达到可量产的水平,短期内消费型电子市场的显示技术依然将以LCD与OLED为主流。 不过,目前已有业者开始将MicroLED应用在LCD背光,盼藉此实现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HDR)特性。 不过,与传统直下式LED背光相比,MicroLED背光的生产成本与功耗皆高出许多,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IHS技术分析研究总监谢勤益指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MicroLED背光技术可以同时实现高性能HDR与超薄显示器外型,因此目前众面板厂商正在积极将MicroLED背光技术导入LCD显示器。

谢勤益认为,由于MicroLED背光技术可以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的特性,使LCD显示器能实现更好的HDR,超小的LED晶粒也能够做到比传统LED背光更均匀的光分布。 然而,MicroLED技术最大的生产瓶颈依然是巨量转移技术,而目前该技术还待进一步突破,因此,目前MicroLED的生产时间比传统直下式LED背光大约长10倍,这也导致成本上升。

另外,目前在LCD导入MicroLED背光还有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首先,比起传统直下式LED背光技术,MicroLED背光需要更多的LED芯片,因此会消耗更多电力。 David Hsieh进一步举例,75吋的8K电视大约需要1,000个直下式LED芯片做为光源,而MicroLED将需要至少70,000个芯片,功耗将会是传统直下式LED背光的1.5倍。 正由于MicroLED芯片的庞大数量,散热的机制也将成为关键。 另一方面,虽然在LED颜色分级(Color Binning)并不是主要问题,但是由于MicroLED背光是白色的,因此没有控色功能,亮度均匀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8K分辨率内容传输/储存挑战多

技术日益精进,面板产业对于分辨率的要求已由4K转向8K,无论是何种面板技术皆以8K分辨率为主要冲刺目标。 终端消费者若是要在2018年度购入55寸以上家用电视,在市面上已全数皆为4K产品,目前8K分辨率更是众硬件业者积极投入的主要发展方面。 然而,由于8K分辨率更高的质量要求,也将为数据数据的储存、传输带来挑战。 在内容产业尚未跟上的状况之下,要等到8K电视普及恐怕要到2020年之后才能有进一步的进展。

林泽民指出,要使高分辨率技术普及,不只是面板业者需要达到其技术高度,更需要整个生态系支持。 娱乐产业在4K摄影设备的相关布建才到位不久,目前整个好莱坞已能全数支持4K内容产制。 只有体育赛事内容,由于对高速度、实时性的高度要求,每秒帧数要求将近1,000张,因此分辨率容易沦为次要考虑。

尽管目前4K生态系普遍已建设完成,然而由于体育对于高速影像的质量要求更高,因此与一般影像内容的产制相比,若要更换为4K分辨率的设备将投入更高成本。 林泽民进一步举例,棒球球速大约150~160公里,而网球球速更可能会到达300公里,对于体育赛事而言,高速球的路径不能出现残影,会比高分辨率更为重要。 若要同时兼顾清晰的高速动作与4K画质,储存与传输成本将大幅提升。

4K生态系才甫到位,8K依然还在面板技术展示阶段,须待内容产制设备提升才能进一步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如Netflix之类较为前瞻的内容产制厂商可能会率先推出8K分辨率影片(图4)。

小尺寸OLED恐供过于求,市占率难以提升?

图4 如Netflix之类较为前瞻的内容产制厂商可能会率先推出8K分辨率影片。

("Not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s gather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s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It does not signify the endorsement or standpoint of our website.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that violates copyright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inform us for prompt removal.")

Online messageinquiry

reading
OLED|LGD扩大苹果iPhone面板生产!加速LTPO设备的搬入
  CINNO Research 产业资讯,LG 显示增加了苹果 iPhone 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生产。  据韩媒 Thelec 报道,11 月 9 日业界消息,LG 显示决定增加被称为“苹果专用线”的位于京畿道坡州 E6-1 及 E6-2 生产线的产量。到明年,母板投入标准为每月 2.5 万(25K)张,LG 显示将扩充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薄膜晶体管(TFT)工艺设备。  LG 显示目前正在优先搬入 5K 规模的 LTPO 设备进行安装,到明年 5 月将再搬入 10K 规模的 LTPO 设备。在完成 10K 规模的 LTPO 设备追加订单后,计划的全部 25K 规模的 LTPO 设备投资将结束。据悉,LG 显示合作公司正在等待预计于明年 5 月搬入的设备订单。  LTPO 是苹果计划明年从 iPhone 新品的高端机型开始应用的 TFT 方式。在现有的 iPhone 上使用的低温多晶硅(LTPS)TFT 结 Oxidei(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技术,可降低 OLED 面板驱动功耗。因为是在现有 LTPS 工序中加入 Oxide 工艺,工艺标准较为苛刻。  对于 LG 显示追加搬入 LTPO 设备的背景,似乎是已经得到了苹果的承认。若未取得苹果对面板品质的认可,LG 显示很难将生产线从 LTPS 转换到 LTPO。  而 LG 显示将搬入较小的 25K 规模 LTPO 设备,而不是现有 E6 生产线的 30K 的规模。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不需要将 LTPS 方式的生产线全部转换为 LTPO,或者现有生产线中有一些无法利用的生产线。  预计明年 5 月以后搬入的 20K 规模 LTPO 设备将用于向后年 iPhone 新品中采用 LTPO 方式 OLED 面板交付。搬入相关设备后,从稳定生产线,到客户认可,一般需要 6 个月。在此之前,设备制作从下单开始需要 6 个月左右的时间。  LG 显示此次增加 Oxide 工艺的现有 E6-1 及 E6-2 生产线投资结束后,还将追加投资 E6-3 产线。E6-3 生产线也将专门为苹果打造,规模为 15K。  据悉,目前苹果计划在明年的 4 款 iPhone 新品中,将 LTPO 应用于最高端的两款机型。三星显示也将将位于忠南峨山汤正的部分 A3 生产线转换为 LTPO。A3 的产能为是母板投入基准每月 105K。三星显示曾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三星电子 Galaxy Note20 Ultea 中采用了 LTPO 面板。
2020-11-10 00:00 reading:2109
OLED | 三星从美国商务部获批可继续向华为供应OLED面板
三星显示从美国商务部获得向华为供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有关的出口许可。自上月 15 日美国开始对华为实施进一步制裁以来,在韩国企业中,三星显示率先取得了出口许可。 根据韩媒 Zdnet、韩国经济 10 月 27 日报道,据显示行业消息,三星显示上周从美国政府获得对华为供应 OLED 面板的出口许可。据悉,9 月 15 日,随着美国对华为的进行追加制裁后,三星显示成为在在韩国显示行业中率先被受理出口许可申请的厂商。 显示器行业一位相关人士称:“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都向美国申请了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过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获得了供应审批的决定”,并称“据分析,三星显示的出口许可批准之所以最先下达,虽然有申请时间更早的原因,也因三星显示在华为 OLED 面板供应占比最高(三星显示 8%,LG 显示 1%)”。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此前曾采取措施,禁止凡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在美国和第三国生产的所有半导体未经美国政府批准出口给华为及相关公司。由于上述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在内的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等韩国的主要电子元器件业界厂商,立即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出口许可的申请。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对华为制裁的核心是半导体,因为显示器有多家面板供应商,不是直接监管对象,所以会轻易发放许可。 但是若华为在制造智能手机时无法买到所需的内存半导体的话,未来是否会再购买三星显示的面板还是个未知数。 分析认为,除非美国半导体制裁全面放开,否则即使能进口面板,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很难重新恢复。 另外有分析称,像此次三星显示的获得授权一样,美国近来在除 5G 智能手机用半导体外的零部件上,有逐渐放松制裁的氛围。 此前,英特尔和 AMD 也表示,已获准向华为供应 PC 或服务器等所需的中央处理器(CPU)为主的产品。
2020-10-28 00:00 reading:1522
大陆OLED驱动芯片占比不足1%,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集微网报道(文/无剑芯)近期,有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市场中的占比将达5%。该预测很可能过于乐观,实际上中国大陆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厂商的生存现状远比想象的还要残酷。多位AMOLED面板驱动芯片从业者向集微网记者透露,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市场占比可能连1%都不到。为何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如此之低?中国大陆厂商该如何进一步提升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OLED驱动芯片投资潮兴起随着中国大陆AMOLED面板产线陆续量产,近两三年中国面板厂商AMOLED出货持续攀升。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5500万片,同比增长约165%,市场占比提升至12%。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但是Omdia仍然预计全球AMOLED智能手机市场将增长9%。AMOLED市场的持续扩张将带动AMOLED面板驱动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2020年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60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8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汇顶科技、集创北方、中颖电子、晟合微电子、格科微、云英谷、吉迪思、新相微、华为海思、芯颖、奕斯伟等纷纷涌入。其中中颖电子从2009年就开始涉足面板驱动芯片研发,2015年AMOLED驱动芯片出样,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吉迪思在2016年第二季度量产刚性屏AMOLED芯片,2018年9月联手中芯国际正式量产40纳米AMOLED驱动芯片;2019年下半年,奕斯伟和云英谷开始量产AMOLED驱动芯片;今年6月,集创北方总部暨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和先进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今年8月,广东晟合微电子有限公司已配合国内知名品牌作为第二供应商进行供货验证,其手机驱动芯片在出口市场全部验证通过。显示行业人士透露,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已经在大量生产HD、FHD规格的产品。其中中颖电子、云英谷在AMOLED驱动芯片市场取得一定突破,实现了上百万片出货。目前,韩国AMOLED驱动芯片厂商主导全球市场,中国台湾厂商和中国大陆厂商主要跟随着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商的脚步逐渐成长,预计中国大陆厂商市场占比2021年有望超过1%。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低虽然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是由于AMOLED驱动芯片技术难度大,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积累不足,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偏向采用更加成熟的AMOLED驱动芯片,中国手机大厂不敢冒险采用,导致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市场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目前,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商处于发展初期,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更偏向采用相对成熟的AMOLED驱动芯片。原本三星LSI、Magna Chip、Silicon Works这三家韩系驱动芯片厂商是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的首选,但是韩系驱动芯片厂商被限制向中国面板厂商供应AMOLED驱动芯片,拥有更多技术积累的中国台湾驱动芯片厂商成为中国面板厂商的第二选择。在过去几年中,和辉光电和维信诺都采用瑞鼎科技的AMOLED驱动芯片,联咏也在2019年成为京东方主要AMOLED驱动芯片供应商之一,让台系驱动芯片厂商迅速发展,并跻身第二梯队。作为第三梯队的陆系驱动芯片厂商则主要依靠渠道切入维修市场,处于市场边缘地带。AMOLED驱动芯片技术难度较大。以中颖电子AMOLED驱动芯片为例,虽然中颖电子早在2015年就推出FHD AMOLED驱动芯片样品,而且过去五年不断改版,不断升级,但是中颖电子至今还在停留在FHD阶段,可见 AMOLED驱动芯片有一定技术难度。实际上,AMOLED驱动方式、像素排布与LCD的不同,所以AMOLED面板一般需要DMURA的电路补偿、特殊的像素排布算法。据透露,OLED采用电流驱动,单颗像素需要多个TFT支持,但是随着晶体管阈值变化,TFT器件的电压会出现漂移现象,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影响OLED的亮度,所以OLED需要通过电路补偿的方式让电压不会出现漂移,消除MURA。而且OLED像素排布方式与LCD RGB不同,所以驱动芯片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算法。此外,OLED驱动芯片需要先进的制程,例如,40nm、28nm工艺,流片和生产成本较高。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属于后来者,技术积累不足,良率低。三星Display在OLED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15年以上,并进行全产业链进行布局,而中国大陆OLED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厂商处于亏损状态,无暇顾及驱动芯片发展,所以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在OLED领域缺乏技术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追赶。显示行业人士表示,中颖电子在OLED驱动芯片领域积累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勉强打通OLED驱动芯片的一些基本技术难点,还无法攻克高PPI AMOLED驱动芯片技术,可见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正因为缺乏技术积累,中国大陆厂商AMOLED驱动芯片的不良率较高,是同行业竞争对手50倍,很容易陷入亏损状态。手机大厂虽然都在测试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但是不敢真正量产导入。手机厂商测试OLED驱动芯片周期一般需要几个月,而且很难一次性成功,所以国内手机厂商一般都不敢用国产OLED驱动芯片。消息人士透露,国产OLED驱动芯片可靠性不足,很容易出事故。一旦发生事故,驱动芯片厂商不赔偿,面板厂商又不兜底,所以手机厂商一般都不会导入中国大陆厂商OLED驱动芯片。华为相关负责人曾经引入过联咏驱动芯片,后面出现事故,导致这位负责人直接下台,现在华为相关负责人都不太敢用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如何进一步提升本土化率?随着中国大陆AMOLED产能不断释放,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将迎来巨大的本土化替代机会。特别是受到美国华为芯片禁令的影响,未来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配套的速度将加快,资本也更愿意投资半导体领域。显示行业人士指出,在中美科技战背景下,面板厂商、手机厂商、电视厂商等都自动达成了加快本土化配套的共识,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再也不需要去游说面板厂商或者终端厂商采用本土化的AMOLED驱动芯片。现在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配套的环境非常友好。目前,对于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积累技术。要知道,“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通过挖角也不能解决核心技术难题。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慢慢练兵,从基础技术研究做起,才有机会突破核心技术,赶上中国台湾厂商和韩国厂商的步伐。显示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投资很多,但是本土化配套率却很低,为什么?因为中国大陆厂商蹲马步还不够多。晟合微电子总经理施伟建议,针对大陆面板企业及市场的特点,自研算法,加强芯片设计优化;加强技术攻关,主要是高压(32V)下抗干扰、芯片内数模混合信号间的抗干扰、内存的设计、自有接口协议开发与低功耗电源设计等。核心技术固然关键,但是技术积累离不开团队,离不开人才。OLED技术还在不断改进、迭代中,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很难跟上OLED技术发展的速度。显示行业人士认为,只有组建优秀的团队,经过三到五年的打磨,才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甚至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案可以压缩技术突破的时间,争取摆脱目前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产业的困境。回顾过去,中国大陆LCD驱动芯片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要提升本地化驱动芯片的配套率并不容易,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未能跟上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的步伐。如今AMOLED驱动芯片产业环境大为不同,一方面,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与中国台湾厂商差距不像当年LCD驱动芯片差距那么大;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投资了大量的AMOLED产线,全球第二大AMOLED生产基地在中国。如果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能够跟上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的发展步伐,就有机会追平中国台湾或者韩国AMOLED驱动芯片厂商。
2020-09-27 00:00 reading:1861
惠科与韩国企业签订多项LCD设备合约,未来将转向OLED相关领域
CINNO Rsearch 产业资讯,韩国 Invenia 公司近日与惠科(HKC)签订 650 亿(约合 3.7 亿人民币)规模的 LCD 设备合同。本次订单金额几乎与 Invenia 公司整个上半年的业绩 669 亿韩币(约合 3.8 亿人民币)相近。本次合同 Invenia 供应的是干式蚀刻设备,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已进行中的 LCD 外,惠科(HKC)也在计划 OLED 投资,公司很有希望在 LCD 干蚀刻设备后,继续拿下 OLED 领域相关订单。  另外,9 月 8 日韩国显示设备厂商 DMS 公司也公告接连拿下惠科(HKC)和 BOE 订单。 DMS 与长沙惠科签订了 327 亿韩元(约合 1.9 亿人民币)规模的面板设备供应合同。合同期限为 2020 年 9 月 8 日至 2021 年 9 月 8 日,占公司销售额的 16.69%。 根据韩媒 Edaily 报道,中国面板厂 HKC(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近日执行大手笔投资后,韩国设备厂们相继都拿下数百亿韩币规模的订单。新冠疫情扩散导致韩国面板投资大幅缩水,而已经逐步摆脱疫情影响的中国开始着手相关投资,对于韩国设备厂来说是如淋甘露。除了惠科(HKC)外,BOE 和 CSOT 等中国面板厂也正不断进行面板投资,韩国厂商们有望继续受益。 根据业界资讯,惠科(HKC)近日已经向韩国等设备企业下发 LCD 设备订单。HKC 计划明年初开始在湖南长沙 8.6 代(2250* 2600)线投产 LCD 面板。8.6 代线上除了 LCD 外,作为中长期方案,HKC 还计划进行 OLED 生产。包含 OLED 在内的 8.6 代总体投资金额为 320 亿人民币,计划打造成 50~70 吋 TV 面板生产基地。 惠科(HKC)大手笔投资计划后,除了 Invenia 外的 Top Engineering、KC tech、Charm Engineering、Kmac 等设备企业接连也拿下数百亿韩币规模的设备订单。Top Engineering 签订 394 亿韩币(约合 2.3 亿人民币)液晶滴落设备(Dispenser)和切割设备(Cutting System 订单。Charm Engineering 拿下 278 亿韩币(约合 1.6 亿人民币)激光修补设备订单。KC tech 拿下总计达 363 亿韩币(约合 2.1 亿人民币)的清洗(Cleaner)、显影(Developer)、剥离(Stripper)设备订单。Kmac 拿下了 144 亿韩币(约合 0.8 亿人民币)的 LCD 检查 / 量测设备订单。 除了这些企业外,DMS、SFA、DongA Eltek、SNU、Hims、Vessel 等公司后续也都有望拿下惠科(HKC)8.6 代相关订单。但预测认为,考虑到疫情下的全球经济萧条影响,HKC 的 OLED 投资计划或将适当缓期执行。 业界人士评论:疫情影响下 TV 和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萎缩,惠科(HKC)的 LCD 设备订单到 OLED 订单之间会有一段时日间隔。但中国除了惠科(HKC)外也有 BOE、CSOT、维信诺、天马等厂商正在进行大大小小规模的投资,韩国设备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0-09-10 00:00 reading:1930
  • Week of hot material
  • Material in short supply seckilling
model brand Quote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MC33074DR2G onsemi
model brand To snap up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Hot labels
ROHM
IC
Averlogic
Intel
Samsung
IoT
AI
Sensor
Chip
About us

Qr code of ameya360 official account

Identify TWO-DIMENSIONAL code,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AMEYA360 weixin Service Account AMEYA360 weixin Service Account
AMEYA360 mall (www.ameya360.com) was launched in 2011. Now there are more than 3,500 high-quality suppliers, including 6 million product model data, and more than 1 million component stocks for purchase. Products cover MCU+ memory + power chip +IGBT+MOS tube + op amp + RF Bluetooth + sensor + resistor capacitance inductor + connector and other fields. main business of platform covers spot sale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BOM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 supporting materials, providing one-stop purchasing and sales services for our customers.

Pleas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below:

verific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