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模电感的工作原理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8-11 17:45
作者:Ameya360
来源:网络
阅读量:3797

  差模电感是一种对差模高频干扰的感抗大的电感,也称差模扼制线圈。其必须流过交流电源电流,一般是采用μ值较低的铁粉心(Iron powdercore),由于μ值较低所以感值较低,典型值是数十uH到数百uH之间。

      差模电感器磁芯材料有3种:铁硅铝磁粉芯的单位体积成本最低,因此最适合制作民用差模电感器。铁镍50和铁镍钼磁粉芯的价格远远高于铁硅铝磁粉芯,更适合军用和一些对体积和性能要求高的场合。下面Ameya360电子元器件采购网讲述其的原理、特点以及作用:

差模电感的工作原理与作用

  1.特点

  (1)坚固及低成本;

  (2)频率特性优良;

  (3)良好的衰减特性;

  (4)选材符合安规格标准;

  (5)低漏磁(磁损)

  2.工作原理

  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

  3.作用

  差模电感在交流电频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越大,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越大,电感量越小,其阻碍能力越小。另,在电感量一定的情况下,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也越大,频率越低,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越小。也就是说,电感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通过的特性。

  理想中的电感是一个纯净的电感,它没有电容的成份可让交流电通过,也没有电阻可让直流电通过,也没有损耗,那么不论它的电感量大小,都可以完全阻止交流电的通过。

  以上就是差模电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差模电感一般用在电视影像配备(例如电视机和录像机等)、办公自动化配备、音响装置配备、通讯设备、测量仪器、马达及其配备用等领域。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什么是电感及电感的分类
  电感及其分类电感(Inductance)是电路元件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一个导体或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能力。电感的存在是因为电流变化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时,这个磁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个反向的电动势(EMF),阻碍电流的变化。  一、电感的基本概念  定义: 电感是衡量电路元件(通常是线圈)反抗电流变化的能力,单位是亨利(H)。它表征了当电流变化时,元件产生的感应电压与电流变化率的比例关系。  公式: 电感L的定义可以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示:  VL=?LdtdI  其中:  VL 是电感上的感应电压  L 是电感  dtdI 是电流的变化率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1亨利表示当电流变化率为1安培每秒时,电感元件产生1伏特的感应电压。  工作原理: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如果电流发生变化,磁场也会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压,这个感应电压会抵抗电流变化,从而实现电流的“惯性”作用。  二、电感的分类电感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  按结构分类:  空气电感: 空气电感是线圈的部分没有磁性材料,磁场是完全由空气提供的。空气电感的电感值相对较小,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少的损耗,适用于高频电路。  铁芯电感: 铁芯电感的线圈内部使用了铁或其他磁性材料来增强磁场的强度,通常电感值较高,适合低频电路应用,如电源滤波器和变压器等。  铁粉电感: 铁粉电感使用铁粉作为磁芯材料,这种电感具有较好的抗饱和性和较小的温度系数。它常用于中等频率的电路中,尤其是在电源和高频电路中。  铝电感: 铝电感通常用于需要较轻的电感元件的场合。铝材料相对于铁芯更轻,但电感值也会相应较低。  按用途分类:  常规电感:这类电感常见于电源电路、滤波器、振荡器等应用中,通常用于低频电路。  高频电感:用于射频(RF)电路、高频滤波、无线通信等高频应用。它们通常具有低的电阻和低的损耗。  电感线圈:这种电感是由线圈绕制而成,适用于大电流应用,比如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磁继电器等。  可调电感:可以通过调整铁芯位置或线圈的匝数来调节电感值,常见于一些调谐电路中。  按电感值分类:  低电感:通常电感值较小,用于高频信号的滤波、噪声抑制等。  高电感:电感值较大,通常用于较低频率电路中,如电源滤波、变压器等。  按封装形式分类:  表面贴装电感(SMD电感):这种电感体积小,适用于现代小型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  插座式电感:这种电感较大,通常需要插入电路板的孔中,适用于功率较大的电路。  三、电感的应用  滤波器:电感常用于滤波电路中,特别是在电源电路中,利用电感阻止高频噪声信号通过,只允许低频信号通过。  电源管理:在开关电源、变换器和电源适配器中,电感用于能量存储和转换。  信号处理:在无线通信中,电感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噪声,保持信号的质量。  振荡器和调谐电路:电感与电容器一起用于形成LC振荡器和调谐电路。  电动机和变压器:在电动机和变压器中,电感被用来转换电能。  四、电感的选择在选择电感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电感值:电感值需要根据电路的要求来选择,通常电感越大,电流变化的阻力越强。  电流容量:选择电感时需要考虑其能够承受的电流,避免电感因过载而损坏。  频率响应:高频电路要求电感具有较小的电阻和较低的损耗。  尺寸和封装:电感的尺寸和封装形式需要与实际应用中的空间和安装方式相匹配。
2025-07-31 14:29 阅读量:190
 一文带你了解电感器
  今天由AMEYA360带你了解电感器相关知识。  电感器(Inductor)‌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并存储起来的电子元件。它的基本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电流的变化,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它会试图维持电流的稳定,阻止电流的突然变化‌。  电感器(线圈)作为电子元件中的三大被动元件之一,与电阻和电容器相提并论。其利用线圈对电流的独特反应,在电源电路、信号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电流的磁效应与线圈紧密相关。自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并对周围环境产生磁性影响。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电流同向流动的平行导线会相互吸引,而逆向流动的则相互排斥的现象,还催生了安培制作的方形导线装置和螺线管线圈的诞生。特别是螺线管线圈,其形状类似于今天的天线线圈,展现了与磁铁相似的特性。  此外,电磁感应与线圈电感也是电感器工作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们发现线圈的设计对电感器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同时,电感器对直流电路的作用以及对交流电路的影响,也使得它在电子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另外,磁芯的磁化和磁导率也是电感器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磁芯的磁化状态直接影响到线圈的电感量,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路的性能。因此,在设计和应用电感器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电路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磁力线的方向遵循“右手螺旋定则”。具体来说,当电流流经导线时,其方向与磁力线的方向是紧密相关的。对于右旋螺钉,其旋进方向和旋转方向分别对应着电流的方向和磁力线的走向。这一原理在电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解和分析电磁现象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行导线中,当电流流向相同时,导线间会产生吸引力;而电流流向相反时,则会产生排斥力。此外,当电流流过线圈时,会形成合成磁力线,这些磁力线会贯穿线圈的内部。  工作原理  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当电流通过电感器的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当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磁场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在线圈中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这个现象被称为自感。自感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使得电感器在电路中起到滤波、振荡、延迟等作用‌34。  应用领域  电感器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源电路‌:用于滤波、稳压和抑制电磁干扰。  信号电路‌:用于信号处理和滤波,减少噪声干扰。  电频电路‌:用于振荡器、滤波器和天线等,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转换‌。  历史背景  最早的电感器可以追溯到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以及1832年约瑟夫·亨利关于自感应现象的研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感器在19世纪中期开始在电报、电话等装置中得到实际应用‌。  电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A)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B)将电能转变为磁能并蓄积起来。  C)直流会流过,但交流不易流过,频率越高越不易流过。  A和B是基于电感器的电磁感应的特性。  C是电感器“阻交流,通直流”的特性。这里就如何利用这些特性,列出各自的具体例子。  ①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变压器的原理  一、基本概念  电感器,又称为电感线圈或扼流器,是一种能储存电能并与电感有关的电子元件。电感器的主要特性是其对电流变化产生的反抗性,即当通过电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感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去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反抗性用电感量L来表示,单位是亨利(H)。  二、发展历程  电感器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最初,电感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中,以调节电流和电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感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源供应器、振荡器、滤波器、放大器等。  三、电感种类  电感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绕制方式可分为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等;按导磁体性质可分为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等;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滤波线圈、陷波线圈、偏转线圈等。  四、电感的作用  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滤波:电感器能阻止高频电流通过,而对低频电流影响较小,因此常用于滤波电路中,滤除高频噪声。振荡:电感器与电容器组合可以构成振荡电路,产生特定频率的振荡信号。延迟:电感器对电流变化的反抗性使得电流不能突变,从而产生延迟效果。储能:电感器能储存电能,当电路断电时,电感器能释放电能维持电流。五、如何选用电感及注意事项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感类型和电感量。考虑电感器的工作电流和电压,确保在额定范围内。注意电感器的品质因数Q值,Q值越高,电感器的性能越好。考虑电感器的尺寸和安装方式,以适应电路板的布局。  电感器,作为电子元件的一种,专为存储磁场能量而设计。它通常呈现为一圈或多圈导线的绕制形态,即线圈。当电流流经电感器时,会激发出磁场,从而完成能量的存储。电感器的核心特性在于其电感值,该值以亨利为单位进行衡量,但更常见的单位则是毫亨和微亨。  电感器的基本构成  电感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线圈:作为电感器的核心,线圈由铜或铝导线绕制而成,其匝数、直径及长度均对电感器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磁芯:用于增强电感器的磁场强度,通常由铁氧体、铁粉或镍锌合金等磁性材料制成。它能够提升电感器的电感值,并有助于降低能量损耗。  骨架:由塑料或陶瓷等非磁性材料制成,主要作用是支撑线圈并保持其形状,同时提供绝缘,防止线圈间的短路。  屏蔽:某些高性能电感器会采用屏蔽层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并防止自身磁场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终端:负责将电感器与电路相连,常见的形式包括引脚和焊盘等。  封装:电感器有时会被封装在塑料壳体内,旨在提供物理保护、减少电磁辐射并增强机械强度。  电感器的关键特性  电感器的核心特性无疑是其电感值,以亨利为单位进行衡量。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关键特性值得关注,如直流电阻和饱和电流等。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电感器在电路中的表现和应用范围。  当电感器中的电流达到某个特定值时,磁芯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导致电感值迅速下降。这个特定值被称为饱和电流,即电感器在饱和前所能承受的最大直流电流。  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 Q)  品质因数是衡量电感器在特定频率下能量损耗的指标。具有高Q值的电感器在该频率下的能量损耗较低,这在高频应用中尤为重要。  自谐振频率(Self-Resonant Frequency, SRF)  自谐振频率是指电感器的电感与分布电容在串联状态下发生谐振的频率。对于高频应用而言,自谐振频率是一个关键参数,因为它限制了电感器的有效工作频率范围。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这是电感器能够连续承载的最大电流值,而不引起显著的温升。  工作温度范围(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电感器可以在其中正常工作的温度区间被称为工作温度范围。不同类型电感器在温度变化下的性能可能有所不同。  磁芯材料(Core Material)  磁芯材料对电感器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导率、损耗特性和温度稳定性。常见的磁芯材料包括铁氧体、铁粉和空气等。  封装形式(Packaging)  电感器的封装形式会影响其物理尺寸、安装方式以及散热特性。例如,表面贴装技术(SMT)电感器适用于高密度电路板,而通孔安装电感器则适用于需要更高机械强度的应用。  屏蔽特性(Shielding)  某些电感器设计有屏蔽层,旨在减少电磁干扰(EMI)的影响。  电感器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电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类:  空心电感器:这种电感器没有磁芯,仅由导线绕制而成,适用于高频应用。  铁芯电感器:使用铁磁材料如铁氧体、铁粉作为磁芯,适用于低频至中频应用。  空气芯电感器:以空气为磁芯,具有出色的温度稳定性,适用于高频应用。采用铁氧体磁芯的电感器,因其具有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特别适用于高频应用,如射频和通信领域。  集成电感器:通过集成电路技术制造的微型电感器,非常适合高密度电路板的需求。  按用途进一步分类,我们有:  功率电感器:它们主要用于电源转换电路,例如开关电源和逆变器,能够处理大电流。  信号电感器:这些电感器用于信号处理电路,例如滤波器和振荡器,非常适合高频信号的处理。  扼流圈:在射频电路中,扼流圈用于抑制高频噪声或防止高频信号通过。  耦合电感器:它们用于电路之间的耦合,例如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线圈的连接。  共模电感器:共模电感器用于抑制共模噪声,常用于电源线和数据线的保护。  此外,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电感器还可分为表面贴装电感器、通孔安装电感器、绕线电感器和印刷电路板电感器等。
2025-07-31 14:22 阅读量:200
绕线型片式电感应用噪声变大的原因解析
  绕线型片式电感作为电子设备中常见的元件,在各种电路中起着重要的滤波和能量存储作用。然而,有时候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片式电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本文将探讨绕线型片式电感应用中噪声增大的原因,并提供相关分析和解决方法。  1. 片式电感的基本结构  绕线型片式电感通常由磁性材料芯、绝缘层、绕线和外壳等组成。在电路中,片式电感通过绕制导线在芯片上形成多层线圈结构,以储存能量并滤波。  2. 噪声产生原因分析  2.1 漏磁感应:  当片式电感中的电流变化较大时,可能会产生漏磁感应,导致磁场的变化,进而引起电感周围的其他元件产生干扰和噪声。  2.2 磁芯损耗:  磁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磁通密度的变化而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这些损耗会转化为热能和声音,引起噪声增大。  2.3 绕线间互感:  片式电感中绕线之间的相互感应会影响电感的性能,若设计不当或线圈绕制不规范,可能导致绕线间互感增大,进而产生噪声。  2.4 电流涌动:  在电路中,电感承担着能量存储的任务,当负载突然改变时,可能引起电流的快速涌动,造成电感内部热量和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3. 解决方法与优化建议  3.1 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  选用低损耗、低噪声的磁性材料制作芯片,减小磁芯损耗对噪声的影响。  3.2 合理设计线圈结构:  优化绕线型片式电感的线圈结构,减少绕线间互感,降低噪声水平。  3.3 添加滤波元件:  在电路中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抑制片式电感产生的噪声。  3.4 控制电路设计:  合理设计电路,避免电流涌动和负载突变,减少因此引起的噪声问题。
2025-04-10 17:27 阅读量:448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MC33074DR2G onsemi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

请输入下方图片中的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