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纳芯微磁传感器出货超亿颗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07-24 11:29
作者:AMEYA360
来源:网络
阅读量:770

  磁传感器是传感器中重要的品类,是电流传感、接近传感、线性位置检测、转动速率检测、旋转位置检测等传感器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在汽车、工业、能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贝哲斯咨询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24.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63.32亿元,2023-2028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2.83%。

       过往,人们提到磁传感器,主要讨论的都是几家国际厂商。随着终端市场对磁传感器需求爆发,国产磁传感器厂商紧抓这波机遇,目前已经初见规模。根据纳芯微最新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其传感器产品营收实现逆势增长,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575.26万元,同比增长49.18%。纳芯微磁传感器技术市场经理谢奔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当前纳芯微磁传感器产品出货量已经超过1亿颗,汽车和工业等领域的一些头部厂商都已经是我们的客户。”

       出货超1亿颗是一个门槛,也是一个契机,那么纳芯微是如何完成这一成绩的?有哪些引领市场的核心技术?在这篇文章中将给出答案。

  磁传感器技术、产品和市场概述

  磁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对位置、速度、电流等变量进行检测。如果按照技术原理来分,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Hall)传感器和磁阻传感器两大类,其中磁阻传感器又可以继续细分为AMR(各向异性磁阻)、GMR(巨磁阻)、TMR(隧道磁阻)三大类。

       霍尔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对磁场进行检测,是目前磁传感器中最大的门类。主要原因在于,霍尔传感器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且可以用硅基工艺制造。谢奔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谈道:“在磁传感器领域,霍尔传感器出现时间最早,在产品设计方面就会有两大明显的优势:其一是应用于霍尔传感器的成熟IP比较多;其二是硅基工艺让霍尔传感器更加有益于产品集成。”按照Yole的统计数据,以出货量口径计算,霍尔传感器在磁传感器中占比高达69%,AMR、GMR、TMR传感器占比则分别是13%、5%和13%。

       从技术发展来看,霍尔传感器之后,依次出现的技术是AMR、GMR、TMR。作为最新的技术,TMR在低功耗和高精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正如上述数据所示,目前磁传感器发展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作为一个大的传感器类别,磁传感器能够长久存在且不断进行技术迭代,背后的支撑力是庞大的市场需求。磁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且具有无接触、无摩擦、无振动等优点,广泛用于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医疗器械、计算机等领域,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磁位置传感器、磁速度传感器、磁开关、磁电流传感器、电子罗盘和锁存器等,市占比分别为38.2%、20%、16.8%、16.2%、8.5%和0.3%。

  纳芯微四大磁传感器产品矩阵

  作为现代传感器产业的一个主要分支,磁传感器不仅产品类别丰富,且应用广泛。谢奔指出,纳芯微公司的使命是“‘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因而,磁传感器是纳芯微重要的产品布局。目前,纳芯微在磁传感器方面共有四大产品矩阵:

  ·电流传感器,包含集成式电流传感器、线性电流传感器,其中线性电流传感器又可分为有磁芯和无磁芯的方案。

  ·位置传感器,包含角度传感器、磁开关,其中磁开关又包含了车规霍尔开关/锁存器、工规霍尔开关、工规TMR开关/锁存器。

  ·速度传感器,主要是ABS轮速传感器。

  ·磁传感器调理芯片,用于xMR或GaAs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调理。

揭秘纳芯微磁传感器出货超亿颗的秘密!

  对照上面的市占比信息,可见纳芯微的磁传感器类别是非常全面的,技术上主要倾向于布局成熟的霍尔传感器,以及TMR磁阻效应传感器。记者对比纳芯微和多家厂商的磁传感器产品后发现,无论是基于怎样的技术原理,纳芯微磁传感器在精度和灵敏度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谢奔称,这是因为纳芯微对此专门做了技术增强,尤其是针对霍尔传感器。

       他介绍说,霍尔传感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磁传感器类别,和其他后面出现的技术(指AMR、GMR、TMR)相比,在精度和灵敏度等方面会有劣势。纳芯微深知这一点,基于多年的传感器调理芯片设计经验,以及在产品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客户需求与应用经验,针对性地设计了一阶+二阶温度补偿电路,保证了霍尔传感器在温度范围内的输出稳定性。

揭秘纳芯微磁传感器出货超亿颗的秘密!

       为了让霍尔传感器也能够拥有较高的精度,纳芯微开发了霍尔板堆叠、旋转电流驱动等技术。一般而言,霍尔传感器相比xMR传感器会有更高的噪声,为了实现产品的低噪声,纳芯微在产品内部进行霍尔板堆叠,虽然产品内部看起来还是一个霍尔点,不过这个点内会包含6个、8个,甚至更多的霍尔板,进而让产品有更加优质的噪声表现。

揭秘纳芯微磁传感器出货超亿颗的秘密!

       产品有了更高的信噪比,就会更加容易实现高精度。同时,纳芯微还在霍尔传感器内部加入了旋转电流驱动等专利技术,有两象限旋转或者四象限旋转等多种方式,从而降低了霍尔传感器的零漂,这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精度。

       谢奔指出,“为了提升霍尔传感器的特征性能,在纳芯微内部,上述这样的技术创新非常多。”他以纳芯微霍尔效应角度传感器举例,该产品一个突出的优势是能够在更宽的温度和磁场变化范围内保持高精度。这主要得益于差分检测与Cordic算法。相关器件采用四盘霍尔差分检测,针对差分后的正余弦信号,又设计了自动增益调整模块,可以将动态变化的原始模拟信号灵活地调整到14bit ADC的70%或80%量程。再加上Cordic算法,纳芯微霍尔效应角度传感器便具有了抵抗外界杂散磁场干扰的能力,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器件内的动态角度补偿、滤波器等则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精度。

       记者在和谢奔的沟通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在纳芯微每一款霍尔传感器背后,都会有一个技术创新的故事。通过这些技术创新,纳芯微的霍尔传感器具备了线性区间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且产品精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和霍尔传感器一样,纳芯微在TMR传感器方面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以进一步发挥TMR在低功耗和高精度方面的技术优势。

       除了产品性能方面的优势之外,谢奔表示,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的产品规划,汽车都是纳芯微磁传感器重点关注的方向。为了让产品能够满足汽车应用中复杂、严苛的环境挑战,“高品质”是纳芯微磁传感器的另一张名片。高品质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性能冗余、应力补偿和高可靠性。

       首先看性能冗余,谢奔以纳芯微集成式电流传感器举例,产品提供隔离电压功能。其中,SOW-16封装的集成式电流传感器的基本绝缘工作电压是1550Vpk/1097Vrms,是UL62368法规基于其爬电距离8.0mm所允许的工作电压。不过,该产品内部的绝缘物质的绝缘能力远不止于此。在绝缘油中,其最大浪涌隔离耐压(Vsurge)可达10kV。

       再看应力补偿,无论是在汽车应用中,还是在工业、能源应用中,外部应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让纳芯微的磁传感器能够应对这些应力情况,该公司在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上都给出了方案。在电路设计上,纳芯微部分产品带有应力补偿功能;在结构设计上,纳芯微磁传感器在形状设计和封装材料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了应力的影响,在工程验证阶段,会在变化的环境中根据应力对性能的影响调整框架设计,并选择具有更低应力系数的封装材料。

       最后看一下产品高可靠性保障,在这个方面,纳芯微通过三大抓手进行保障——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验证、高覆盖度下线测试。“在纳芯微内部,针对汽车芯片开发有一套产品设计开发的准则,通过设计审查的方式来评估一颗芯片是否满足汽车应用的需求,在过孔数量、线宽、走线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另外,车规级的磁传感器,不仅需要严格遵循车规级测试和可靠性标准,同时也需要使用车规级电路的设计规则,采用车规晶圆,以及符合要求的车规封测专线。”谢奔说。

       根据他的描述,实际上除了这三大抓手,纳芯微针对一些特殊应用的车规级产品的可靠性测试还会“加严”——进行更加严格的额外测试,比如汽车芯片一般会有1000小时的长时间老化测试,纳芯微的标准是双倍的,要测2000小时。这种严格的产品测试流程在工业和消费级磁传感器方面同样有所体现。同时,纳芯微工业和消费级磁传感器在生产端也有相应的生产管控,比如3西格玛(3σ)管理,进而保障产品无质量问题。

  纳芯微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从应用角度来看,磁传感器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那么,纳芯微四大磁传感器产品矩阵主要面向哪些领域呢。谢奔回复称,汽车、能源、工业和消费电子是纳芯微磁传感器重点覆盖的领域。

        面向汽车领域,纳芯微提供集成式电流传感器、线性电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车规霍尔开关/锁存器、速度传感器等产品。其中,集成式电流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OBC、DC-DC;线性电流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牵引电机的相电流与母线电流检测;角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水阀位置检测、雨刮器位置检测、方向盘转角位置检测、EGR阀等;车规霍尔开关/锁存器主要用于汽车座椅位置、车窗控制、天窗、尾门位置检测、车载电机换相等;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ABS轮速检测。谢奔强调,后续包括主动悬架、EPS等汽车应用,纳芯微的磁传感器也会陆续支持。

       面向工业、能源和消费电子领域,纳芯微提供集成式电流传感器、线性电流传感器、工规霍尔开关、工规TMR开关/锁存器等产品。其中,集成式电流传感器主要用于工业变频器、电源、光伏逆变器等领域;线性电流传感器主要用于电流传感器模块等应用;工规霍尔开关主要用于家电、智能门锁、电动两轮车、无人机、鼠标键盘、电动工具、笔记本电脑、民用电表等市场;工规TMR开关/锁存器主要用于工业液位计、干簧管替代、民用表计(水表、气表、热量表)、工业伺服编码器等领域。

       纳芯微磁传感器调理芯片主要用于xMR或GaAs霍尔的信号调理。综合谢奔的深入讲解和纳芯微的官方资料,纳芯微磁传感器品类全、应用广,全面的技术支持在中间起到积极串联作用。针对上述应用,纳芯微提供完善的文档和工具支持、及时的现场技术支持,且工具中有很多易于用户使用的改进。以可编程霍尔开关NSM1030应用为例,GUI上设计了Auto trim功能,用户不需要在应用中手动一步步调整code, 取而代之可以通过一键自动调教的方式自动寻找开关点,大幅提升了编程效率。

       此外,和其他磁传感器供应商相比,纳芯微有一个显著的竞争优势就是出色的产品定制化能力。谢奔称,纳芯微有完善的产品开发流程,多年的大客户合作开发经验,保障了开发过程的科学性,降低人为因素造成开发事故的可能性。同时,加严的可靠性测试进一步确保了芯片的可靠性。

     “在纳芯微传感器、电源、信号链、驱动、隔离接口等众多产品线中,积累了大量的IP,这些经过不同应用场景验证过的IP可以被芯片设计人员直接调用,从而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并有效降低产品开发失败、存在品质问题的可能性。这些复用的IP让纳芯微的产品无论是标准品还是定制产品,都具有超高的性价比。”他进一步讲到。

       事实上,上面提到的纳芯微速度传感器就属于一款定制芯片,是纳芯微与大陆集团旗下合资公司陆博合作开发的轮速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这个案例中,纳芯微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领先的产品、市场理解,为陆博提供符合其本土化战略及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据悉,这款产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既是一款定制化产品,也是一款面向通用市场的产品。

       谢奔表示,“在定制化业务合作中,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纳芯微具有稳健的财务能力与业务透明度,保障定制化项目合作方的供应链安全。”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6.68 亿颗!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创里程碑,赋能汽车照明新变革
  汽车照明与智能表面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竞争重心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移,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下半场”——2024 年下半年起,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自主化转型。这一趋势对汽车座舱领域提出全新技术需求,尤其在照明场景与智能表面技术的智能化、交互化应用方面,已呈现三大显著特征。这一趋势为汽车座舱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技术需求,特别是在照明场景和智能表面技术的智能化与交互化应用方面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首先,智能化与交互化在重塑人车互动模式。传统机械按键正快速被触控、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方式所取代,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现代多模态交互系统能够实现更自然、便捷的人机互动,如语音控制导航、手势调节音量等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多样化需求。这种交互方式的升级不仅提高了操作便利性,更赋予了座舱更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其次,轻量化与集成化需求日益凸显。最新的智能表面技术可将部件数量减少90%,PCB面积降低25%,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并提升能效。这种集成化设计使汽车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为中控台等区域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车内空间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技术演进不仅响应了节能减排的行业要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更大车内空间的期待。  第三,个性化与场景化体验持续升级。内饰氛围灯正从单一色温向RGB动态光效演进,外饰灯则支持ADB、流水动画等高级功能。这些创新能够根据不同驾驶场景和用户偏好进行智能调整,例如在夜间行驶时自动切换为柔和光效,既提升了行车安全,又增强了科技感和仪式感。这种动态化的照明方案也正在成为汽车的重要卖点。  纳芯微车规级芯片为照明技术创新赋能  汽车照明系统从基础功能向智能化、交互化方向的转型,对核心驱动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芯片供应商,纳芯微针对不同照明场景开发了系列化解决方案,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创新。针对智能座舱氛围灯,纳芯微推出的NSUC1500-Q1LED驱动氛围灯驱动芯片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单颗芯片集成了MCU、LDO、LIN-PHY和4路LED驱动四大功能模块。该芯片创新性地采用ARM Cortex-M3内核,相比行业普遍采用的M0内核,其哈佛架构带来的并行处理能力使运算效率提升了一倍,能够实时完成复杂的色彩矩阵计算,支持256色高精度调光需求。      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高峰谈到,针对LED行业普遍存在的红光高温衰减问题,芯片特别设计了第四冗余通道,通过并联驱动方式有效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在温度补偿方面,芯片同时集成外部ADC采样和内置温度传感器双重监测机制,配合自主研发的温补算法,确保全温度范围内的色彩一致性。该芯片系统可满足CISPR 25 Class 5最高等级EMC认证。外饰照明系统方面,纳芯微也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尾灯驱动芯片突破传统设计限制,支持贯穿式尾灯12、16、24通道线性驱动,通过先进的级联技术可实现单系统265通道控制。其独有的热均摊(Thermal Sharing)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热分布,使芯片温升降低30%,大幅提升了系统稳定性。芯片的全场景保护包括LED开短路检测、通信失效自动恢复,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  前照灯驱动方案NSL31系列则采用双极电源架构,支持65V高压输入和1.6A大电流输出,特别适配ADB矩阵大灯的像素级精确调光需求。该系列产品均已通过最严苛的EMC测试认证,能够满足各类复杂外饰照明场景的技术要求。  高峰说,在产业化方面,纳芯微也建立了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参考设计,包括EMC解决方案、开发评估板和配套工具链,帮助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在供应链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纳芯微实现了全流程国产化替代和供应链安全可控,保障客户量产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创新性地采用ASSP定制化合作模式,与头部车企深度协同,共同定义芯片规格参数,确保产品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目前,纳芯微的照明驱动芯片已在多款热销车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涵盖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全价格带产品。  纳芯微智能表面SoC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创新探索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智能表面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其技术复杂度远超传统氛围灯系统。纳芯微基于对智能表面架构的深入理解,创新性地提出了“感知-控制-执行”三位一体的SoC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从系统架构来看,智能表面可分为三个关键层级:感知层采用高精度传感技术,支持电容触控、压力检测、压电感应等多种交互方式;控制层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实现信号处理、逻辑判断和系统调度等核心功能;执行层则通过多通道驱动电路,精准控制RGB灯效、触觉反馈等输出。这种分层设计既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又提升了响应速度。  高峰提到,针对实际应用场景,纳芯微提出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以空调控制面板为例,纳芯微基于Cortex M3内核的智能表面SoC可驱动多组RGB灯珠,通过红蓝双色清晰区分温区状态;在门锁控制模块,三色指示灯可实时反馈闭锁状态。此外,多通道RGB LED驱动的MCU内核除用于外部LED混色算法和校准外,还支持LED灯珠的温度补偿功能和短路,断路和阈值电压监测等全功能诊断。  他表示:“纳芯微采用开放的ASSP合作模式,希望结合应用与Tier1伙伴共同定义芯片规格,为客户的产品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随着汽车电气化进程加速,48V系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伴随电气架构升级,高压系统将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场景,这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纳芯微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已率先布局高压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前照灯、电气系统隔离驱动等关键品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48V车型技术需求。  高峰表示,在智能化交互领域,AI技术正重塑汽车照明体验。通过将光效与用户行为、语音交互深度联动,照明系统正从静态功能向动态智能转变。纳芯微正在探索新一代智能驱动芯片,以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和用户习惯,实现自适应光效调节,打造更具情感化的交互体验。  纳芯微目前可以提供丰富的车规级解决方案,不仅聚焦于智能座舱和外饰需求,还为智能网联/驾驶、车身控制、照明、底盘安全驱动、燃油/混动车动力总成和逆变器动力总成以及三电和热管理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2024年汽车电子出货量3.63亿颗;截止2024年,累计汽车电子出货量6.68亿颗,这一里程碑印证了其在国产汽车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纳芯微将坚持“芯片+生态”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深化从驱动IC到全场景照明解决方案的产品布局;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化、轻量化以及差异化的照明产品和交互体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照明全栈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动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整体升级。”他分享道。  在智能化浪潮下,纳芯微将与产业链伙伴共建创新生态,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贡献中国芯片解决方案。我们相信,通过芯片技术的持续突破,将助力车企打造更安全、更智能、更具情感化的未来出行新体验。
2025-04-24 17:10 阅读量:174
构建全场景国产替代解决方案!纳芯微通用信号链产品矩阵全面发力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国产芯片正成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力量。纳芯微以技术突破为引擎,构建了覆盖 “测量、调理、转换” 全链路的通用信号链产品体系。从高精度的电压基准到高可靠的电流检测,从灵活适配的运算放大器到智能化的模数转换器,纳芯微凭借高精度性能、宽温区适应性及车规 / 工规双重认证,全面满足工业自动化、可再生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通用信号链芯片的国产化替代需求,以技术实力推动产业链稳健安全。  串联电压基准:保障采样稳定,丈量精度边界  纳芯微 NSREF30/31xx 系列电压基准源,聚焦工业测控与新能源领域对 ADC 采样精度的严苛要求,提供全温区稳定输出方案。  NSREF30xx 凭借 10ppm/℃典型温漂、±0.2% 初始精度,在 - 40℃~125℃宽温区下保障 ADC 采样精度;NSREF31xx 则进一步将温漂降至 5ppm/℃典型值,满足高端仪器仪表、精密测量设备的严苛需求。其独特的低压差设计(除 1.2V 型号外,仅需 1mV 输入压差)和无输出电容依赖特性,更让电池供电设备、便携式装置的电源管理变得简洁高效。  模数转换器 ADC:多通道融合,攻克工业测温难题  面对工业自动化中复杂的温度采集需求,NSAD11xx/12xx 系列 Δ-Σ 型 ADC 实现信号链全集成。  作为业内少有的集成 “信号链全模块” 的高精度 ADC,该系列产品兼具 24/16 位 ADC、电容型 PGA、片上基准源、匹配电流源及自校准机制,支持热电偶、RTD、热敏电阻等多种传感器,有效解决工业测温中噪声干扰、多通道同步、工频抑制等难题。其电容型 PGA 实现 1-128 倍增益可调,且共模输入范围至轨,无需额外偏置电路即可适配微弱信号采集;低延迟滤波器在 20Hz 输出速率下,对 50Hz/60Hz 工频抑制深度达 80dB 以上,即便时钟偏差 ±2% 仍能保持测量精度。从工厂自动化到过程控制,NSAD 系列以 23.4 位有效分辨率和 ±1.5℃片上温度传感器,成为工业测温的 “黄金搭档”。  通用运算放大器:全压域覆盖,满足多元信号调理需求  纳芯微 NSOPA 系列运算放大器,以 “高压 + 低压” 双产品线构建全场景适配能力。  高压 NSOPA9xxx 系列(40V 耐压)与低压 NSOPA8xxx 系列(5.5V 耐压),分别针对汽车三电系统、工业逆变器及车身控制、便携设备等场景,提供从 1MHz 到 10MHz 带宽选择,满足不同信号带宽需求。其轨到轨输入输出特性(共模范围达电源轨 ±0.1V)、超高 PSRR(DC PSRR 典型值 130dB 以上)及内置 EMI/RFI 滤波器,有效抑制电源噪声与空间辐射干扰,确保信号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车规级产品支持 - 40℃~125℃宽温工作,搭配 SOT23、MSOP、TSSOP 等多种封装,为紧凑型 PCB 设计提供灵活选择。无论是电机驱动中的电流采样,还是 BMS 电池管理的电压调理,NSOPA 系列均以低失调(200μV 典型值)、低温漂(0.5μV/℃)性能,成为信号调理链路的核心枢纽。  功率运算放大器:大电流驱动,破解旋变驱动技术瓶颈  针对旋转变压器在电机控制中的关键应用,纳芯微 NSOPA240x 系列功率运算放大器解决驱动能力不足、设计复杂、可靠性差等行业痛点。  该系列产品以 400mA 持续输出电流、5.5V/μs 高压摆率,为旋变原边线圈提供低失真激励信号,轻松驱动低阻抗负载(DCR<100Ω)。内置热关断(173℃触发)、过流保护及短路诊断功能,通过 AEC-Q100 Grade 1 车规认证,在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工业伺服系统中显著提升可靠性。其 TO252-5 与 HTSSOP14 封装适配不同功率等级需求,搭配集成化保护电路,帮助工程师简化设计、降低系统成本,助力高精度角度测量。  电流传感放大器:抗干扰先锋,精准监测电流信号  在汽车电动化与工业智能化浪潮中,纳芯微电流传感放大器家族提供专业解决方案:车规级 NSCSA240-Q1 系列与工业级 NSCSA285 系列,分别针对高压 PWM 系统与能源管理场景,攻克瞬态干扰与高精度检测难题。  NSCSA240-Q1 凭借 - 4V~80V 超宽共模输入、90dB@50kHz 交流 CMRR 及增强型 PWM 抑制技术,在 EPS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驱动中实现 ±0.1% 宽温精度;NSCSA285 则以 76V 共模范围、140dB 直流 CMRR 及双通道独立检测,助力光伏逆变器 MPPT 跟踪、储能系统 SOC 估算,全温区精度达 ±0.5%。两者均支持多增益配置(20V/V~200V/V)与小型化封装(SOIC8/TSSOP8/MSOP8),满足系统小型化与高集成需求,实现电流闭环控制。  纳芯微通用信号链产品矩阵,凭借 “全链路技术覆盖、全温区可靠运行、全场景灵活适配” 的优势,已在工业自动化、可再生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从高精度测量到高效控制,从器件级设计到系统级方案,纳芯微始终以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2025-04-24 17:06 阅读量:191
纳芯微推出高性价比、EMI优化的第三代车规级数字隔离器NSI83xx系列
  凭借在隔离领域近10年的深耕细作,纳芯微今日宣布推出基于电容隔离技术的第三代车规级数字隔离器NSI83xx系列,相比前代NSI82xx系列,新器件重点优化了EMI(抗电磁干扰)、EOS(过电应力)性能,并通过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方面的全面优化,大幅降低了器件成本。  作为纳芯微“隔离+”产品的又一力作,NSI83xx系列的首发型号涵盖1-4通道的数字隔离器,可为系统工程师在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OBC)、电池管理系统(BMS)、主驱逆变器、热管理PTC等系统中提供高性价比的器件选择。  纳芯微第三代数字隔离器NSI83xx系列的推出,是其近10年来在隔离技术领域持续研发和投入的成果体现,该系列基于纳芯微领先的电容隔离技术打造,在隔离耐压方面,NSI83xx系列可实现大于10kVrms的隔离耐压(1分钟),满足增强绝缘要求,同时能够承受大于12kV的浪涌电压。在1ppm失效率、大于1500Vrms的长期工作电压情况下,NSI83xx系列的电容隔离层寿命大于30年,充分满足高压系统对长期可靠性的严苛需求,为高压系统提供安心之选。  EMI大幅优化,全频段通过CISPR 25 Class 5测试  随着汽车电驱电压和系统功率密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元器件被集成在车内有限的布板空间内,让原本就棘手的EMI问题更加复杂,成为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挑战。  NSI83xx系列采用了纳芯微专有的EMI优化电路设计,在严苛的CISPR 25 Class 5测试中,该系列RE指标可在全频段范围内保持大于10dB的裕度,在全面满足汽车级应用对于EMI严格要求的同时,让系统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显著减少了电磁干扰带来的困扰,为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业内领先的EOS和CMTI性能,全面守护系统可靠性  除了优化的EMI性能外,纳芯微第三代数字隔离器在EOS(过电应力)和CMTI(共模瞬态抗扰度)方面同样表现出色。相较于第二代产品,NSI83xx系列的EOS性能提升了约10%,达到大于10V的水平,使得器件在面对电源过应力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因电源异常波动而导致的器件损坏,提升系统可靠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SiC功率器件正在加速普及。SiC 功率器件相比传统的硅基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高的耐压能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速度更快,产生的共模瞬态干扰(CMT)强度和频率也显著增加,这就要求数字隔离器具备更高的 CMTI 性能,以保证在这种强干扰环境下,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导通和信号失真。  NSI83xx系列的CMTI典型值达到200kV/μs,处于业内领先水平。高CMTI性能使得隔离器在高压系统中能够有效抵抗共模瞬态干扰,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NSI83xx系列在电源噪声抗扰性方面也表现优异,在1k-30MHz的噪声扰动下,芯片依然能够保持正常输出且不误码,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可靠性。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还是主驱逆变器中,这些卓越的性能都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风险。  封装和选型  满足AEC-Q100要求的车规级NSI83xx系列预计将于2025年8月量产,可提供1-4通道版本,支持SOP8,SOW8,SOW16和超宽体SOWW16等封装,其中超宽体SOWW16封装爬电距离大于8mm,满足特定应用的安规要求。NSI83xx系列的通讯速率为100Mbps。  丰富的隔离及“隔离+”产品,满足多元需求  凭借在隔离技术方面的积累和领先优势,纳芯微提供涵盖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隔离接口、隔离电源、隔离驱动等一系列隔离及“隔离+”产品。纳芯微全面的隔离及“隔离+”产品布局可满足各种类型客户多样化的系统设计需要,为不同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芯片解决方案。
2025-04-15 09:00 阅读量:221
纳芯微发布双通道电流检测放大器NSCSA285,赋能工业与能源管理
  近日,纳芯微发布全新高精度双通道电流检测放大器NSCSA285系列。NSCSA285系列凭借高达76V的宽共模电压范围、±12μV的超低输入偏移电压及140dB的直流共模抑制比(CMRR),具备高精度、强抗干扰、低功耗与快速响应、以及灵活适配等特性,在工业4.0和新能源技术发展需求下,满足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及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高精度、高可靠的电流检测需求。  NSCSA285系列可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领域中5G基站电源管理和服务器背板电流监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电机驱动器与PLC电流闭环控制,能源管理场景下的光伏逆变器MPPT跟踪和储能系统SOC估算。在智能电网领域亦能满足智能电表与充电桩电流检测的严格要求。  高精度,低温漂,横扫测量误差  面对微弱电流信号易受环境噪声干扰、测量误差难以控制的挑战,NSCSA285系列凭借0.05%典型增益误差与±12μV最大输入偏移电压,实现全温区(-40℃~125℃)±0.5%的精度保障。同时,150nV/℃的超低温漂特性显著提升了在复杂温度环境下的测量稳定性,满足工业级应用对长期可靠性的严格要求。  宽共模,强抗扰,护航系统稳定  在复杂电磁环境与宽电压动态范围应用场景下,NSCSA285系列展现出卓越的抗干扰能力。其3V~76V的宽共模输入范围直接兼容工业高压场景,140dB的直流共模抑制比(CMRR)与91dB@10kHz的交流CMRR,可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确保系统在多变工况下仍能保持信号的高度完整性与稳定性。  双通道,多封装,适配灵活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设计灵活性,NSCSA285系列提供四档增益配置,适配不同分流电阻需求,并集成两路独立检测通道,支持多节点同步监测,简化系统设计复杂度。其3mm×3mm MSOP8小型封装与引脚兼容设计,不仅大幅优化系统体积与成本,更简化了产品升级路径,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设计体验。  低功耗,快响应,坚持长期管理  在能效管理方面,NSCSA285系列同样表现出色。其典型静态电流仅600μA,显著降低系统能耗。同时,NSCSA285系列拥有90kHz带宽与0.6V/μs压摆率,确保高速电流监测与瞬态响应能力,在应对复杂动态负载时表现尤为出色。  此外, NSCSA285系列满足工业级可靠性标准,通过HBM ±3500V与CDM ±2000V ESD防护测试,工作温度覆盖-40℃至+125℃,并通过MSL1级湿度敏感认证,确保产品在严苛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
2025-04-10 11:47 阅读量:217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MC33074DR2G onsemi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相关百科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

请输入下方图片中的验证码:

验证码